第一次在培训中采用翻译员是在2012年到孟加拉天狮集团的直销培训。在我过去孟加拉培训之前,中介公司只对我说采用英语作为培训的媒介语,我就准备了相关的课程课件。
在培训开始前一个小时,他们把我从酒店载到会场后,在等候室才被告知必须采用当地的翻译员。我当时有点愕然,毕竟那是第一次需要和翻译员同台演说,况且在上课前才被告知。
当然,到了一个完全不属于我们语言的国家,难道我又可以拒绝吗?那只好和翻译员在台上发挥临场的配合。
我在培训中,用4种语言在演讲,包括华语、粤语、马来语和英语,在许多的国家基本上降低了许多我表达演说的阻力。在中国、香港、台湾、印尼、菲律宾、甚至非洲尼日利亚,都在我能力掌控的范围内。
在一些英语不通行的国家,到哪儿做培训可就需要翻译人员的协助了。在一次对俄罗斯、乌克兰人的培训中,该俄中翻译员非常的专业,拥有廿年经验,就连我的演说语气、动作都有模仿,让现场的学员仿佛听得懂我表达的内容与含义。
据主办单位的经验告诉我,俄罗斯人、乌克兰学员是“用脚”决定课程好坏的,也就是如果主讲人讲得不好,他们就会无情的走出去,假设他们觉得讲得好,就会继续听下去。
这一次到越南胡志明市为VitaHealth职员培训,翻译员有职场人事部的经验,加上自己也会偶尔客串做一些培训,她跟我在台上的配合得很好,从学员的反应中,她几乎翻译了95%以上的内容,非常的敬业。
在一次的经验中,就看得出翻译员的功力根本不行。那一次是半天的激励团队培训,出席的包括中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台湾、日本、韩国人,现场设备齐全,有同步翻译员在后方做翻译。我是用华文授课,4个小时的培训中,中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台湾学员在我不断抛笑弹时笑翻天,可是从韩国和日本的学员脸上看来,似乎一脸严肃,别说笑出声,就连一丝的微笑也没有。
语言的表达如果无法让学员听得懂,就算我们采用最棒的言辞和扎实的内容,我们只不过像一群只懂得普通话的中国人在看印度人演戏,光看懂动作,心理猜其内容,领悟的或许就只有那么一点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