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有一个想要在讲师业立足的年轻人问我:公开课程和企业内训的差别和做法是什么呢?
一般上我们的了解就是公开课程需要对外招生,而企业内训则通过代理或本身亲自前往某家企业或公司,说服他们为员工举办内部培训。
当然,要做到这一点说很难吗?不全然。说容易办到吗?也未必。
如果以浅白的方式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别,公开课程就像开餐馆,食物必须符合大众的口味,菜式大众化,让大家都能合口味。可是,菜式过于普通绝对只会让客户光顾一次,之后就不再回来,而且还可能对身边的友人说此餐馆的食物普普通通,没什么特别。
一家餐馆总有些招牌菜,也许就那么有一、两样非常独特、出名的,价钱就算很贵,可是有人愿意来吃,一样能够高朋满座。
公开课程不只是在标题上吸引学员前来听课,其内容、呈献方式、实用性都是学员考量的元素。我和李民杰老师在讨论“狼性权力课程”的过程中,内容设计会不断反思从做老板、高层、就业者、学生阶层,在生活、职场、社交等场合中是否合适以及具备价值。有时候李老师会感叹说:做讲师也不容易,真的是搵食艰难。
公开课程靠的除了经验的分享,更少不了古代与近代的资料支撑,还有透过观察与体验,去验证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性到底有多大。有时候设计好的内容,在下一次的脑力激荡或许会被推翻,这就是“打双打”好玩的地方,可是这也是人性中犯贱的本能:没有最好,只想做得更好!
在我超过10年的企业内训中领悟到,企业内训就像妈妈对孩子煮饭一样,不需要太多的花样,只需要符合胃口就好。当然,有的妈妈的确厉害,可以煮很多不同的食物,不止让孩子得到满满的关爱,也绑住了老公的心。
企业内训要求的是,讲师是否可以让学员开心,同时又学到东西。而在培训中传达的内容是否能够直接跟公司的业务或营运扯上关系,最好就是能够走出课堂后马上使用。
过去有许多“掩眼术”可以在企业培训中暂时过关,包括叫员工第二天个别跟老板说“早安”,让老板出现错觉,认为员工有改变了。今天的企业内训如果还迷信这一套,很快就会被老板识穿。
企业内训老板未必会来上课,可是成绩就在上完课之后,员工如何在职场任务中表现。今时今日,许多的老板已经跟以往老一辈不上课的老板不一样,他们愿意花钱去上什么总裁班、企业模式等等课程,有的甚至花上数十万到国外上课。如果今天的企业内训讲师只会理论少了实践,在这条路上也许待不长久。
更可笑的是,有的人认为企业内训讲师只要收费便宜,就能够长做长有。我只是好奇问一问,如果在路边摊看到一个很便宜的锅,而你家已经有很多锅,而且这锅质量不好你又用不着,你真的会因为便宜而购买吗?
买东西不是一味寻找便宜的,如果是这样的话,许多卖的很贵的品牌商品不就没有生意了吗?
我的企业内训经理人曾经对我说过,有的讲师一天只收费600元,可是企业老板都不要。
企业内训目前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,不是你收费便宜企业老板就要,做企业内训的公司更不是为了花HRDF的钱随随便便请讲师来讲两天的课就算。许多企业老板都曾经上过很多课,他们也明白培训可以锁住员工的向心力以及提高目前的士气与能力,只是要找到合适的讲师才是他们比较头疼的考量。
一家企业如果第二次邀请相同的企业内训讲师,这说明此讲师讲课不错,学员不会觉得闷,也许有学到一点东西。如果一个讲师能够在同一家公司主讲内部培训超过三次以上,而且还是同一批学员来上课,就代表该讲师绝对是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成长,而且一定具备深厚的功力才可以做得到。
企业内训讲师也许收入不比公开课程高(但也不是每个做公开课程的老师赚到钱的),可是绝对不会是很多人想象中:收费很低所以要开办很多场才赚到钱。
丰田汽车有几万元的,也有几十万的,只因车款不一样。企业内训有几百块的,也有几千块的,甚至也有一天超过一万的,只因素质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