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功背后的付出

从MCO、EMCO、到CMCO,我都将自己的烹饪杰作post上网,第一是感到每天煮不一样的菜式觉得有点自己爽(虽然不是拍的很专业的食物照片),第二则是减少了在外用餐,也少了到外坡给予线上培训,脸书上总得要活跃活跃一下吧,所以就放了食物照让大家“欣赏”。

其实在行管令实施之前,基本上如果我没有外出讲课,晚餐都是由我去准备的。不是到了行管令才“突然间”变成大家所讲的“出得厅堂,入得厨房”。只是之前都没有将食物的照片展现出来。

我就读的中学在安顺,距离我住家冷甲约26公里,当年我选择不每天来回,所以就在安顺租房子。13岁的孩子离开家自行照顾自己,一开始真的觉得很害怕,也很想家,那个时候体会了什么叫做“度日如年”、与父母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”的感觉。当然,一个星期过后就慢慢的适应了独立生活的日子。

由于我是比较挑食的,中学时期曾经去搭食,但是食物都不是我喜爱的,每一次就吃一点点,所以当年身材维持得很苗条,只有24、25寸得腰围。

到了中三,爸爸买了一间排屋,毕竟弟弟妹妹也从冷甲到安顺求学,买一间房子是让我和弟弟妹妹同住。当年,我就跟妈妈说:不如我学煮,至少可以煮我爱吃的食物。“其实在之前,当妈妈煮菜的时候,我都会在旁边帮忙边看,还会在锅里翻两下。

于是,我中三开始就自己准备晚餐。当时是准备给弟弟妹妹,还有同住在一起的家乡朋友丽娟和阿忠姐弟一起吃。

一开始绝对是不会煮的,还记得第一次煎鱼,由于火候控制不好,外皮焦了,但是里面的肉还是不熟的… 第一次滚烫,油烫的太热,一倒水,水从锅里弹出来三尺,还好身手敏捷的我往后跳才不被烫伤,但之后就得要抹地… 第一次煮罐头金针菇,洗都没洗,整罐金针菇连同水一起倒入去煮,结果当然最后吃不了,倒掉了。

凡事都有第一次,第一次或许都是做到不够好的。但人不就是从错误中去领悟,去学习和成长的吗?

结了婚在雪兰莪住下来时,由于讲师的工作伸缩性较大,只要我没有出外坡,时间允许的话,晚餐都是我下厨,然后等太太回来一起用餐。当然,在周末的时候大多数当厨师的工作就交给老婆了,哈哈,男人有时候就是会懒惰的…

当有了孩子,除了偶尔会带孩子到外用餐,其实大多数都是在家煮,毕竟等孩子放学、老婆放工回来都蛮迟了,到外头用餐还需要等,吃完晚餐回家都8点多了,而且之后还得让孩子温习功课,实在是很累。所以啊,可以的话就在家自己煮。

当进入疫情的行管令时,其实跟之前的生活模式没有多大的差别,也就是我在家就是由我准备晚餐。之前都会尝试每一天煮不一样的菜式,毕竟孩子可能有我的遗传吧,喜欢每一天新鲜和不一样的菜式。或许这也是刺激到食欲的一种做法吧。

之前煮好了吃了就算,但在行管令的当儿,发现很多人”开始“学做菜了,也Post上蛮多的菜式在脸书。我一开始也觉得”需要“吗?后来为了”骗“更多的like,所以就有样学样,哈哈哈…之后千万也要记得like我哦。

很多人看到了食物的照片都觉得:哇!很不错,好像很好吃的样子。

的确啦,我煮菜绝对不会难吃的,毕竟煮了廿多年。只是会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此事。post出来的菜式是成品,也就是让人看到最佳的一面,但是之前的准备功夫,煮完后的善后工作,却没有人会想去知道的。

我一般上准备一个晚餐都需要至少花80分钟的时间,包括准备原材料、配料等的选、洗、切工作。每一次准备的一锅汤、一肉一菜,算是蛮快的动作了。这还不包括之前去菜市买材料的时间,还有之后需要洗锅、抹地、擦厨房的工作。

人们都喜欢看到最佳的一面,而会忽略了背后的付出。就像看到成功者成功的样子,却没有去研究他在成功之前做了什么,更不会去探讨他的种种挫败和经历。

一般上的人都会展现最好的给别人看,毕竟这是形象,也是最值得骄傲的结果。但是看的人就别认为他人的成功是很容易的,别人的风光是偶然的。每一个人都有他过去的付出,才会拥有今天的成果。

在台上能够演说的讲师,之前准备资料时,也许花了不少的心思;为我们演唱的歌手,或许将一首歌重复的演练了数十次、数百次,才有今天的唱功;写一篇文章能够感动他人,在之前也花了比写文章更长的时间来看资料、做研究和思考;一个成功的企业家,过去的用心为企业做规划、管理和执行,才能创造出骄人的成就。

今天看见别人风光的一面,别忘了他在过去曾经做出的准备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